Search

【觀點:走進孩子的感受世界】
 
前一陣子因為工作無法兼顧孩子,因此兩姊妹遂去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觀點:走進孩子的感受世界】
 
前一陣子因為工作無法兼顧孩子,因此兩姊妹遂去了婆婆(保母)家。
 
晚上去接兩孩子時,婆婆低聲的說:「今天兩姊妹打架,為了洗澡,兩人本來說好要一起洗澡,但後來川川動作慢,三三自己先洗了,結果川川就在浴室鬧,狂哭。後來兩人在浴室裡打架,打的很兇。三三洗完澡,要吹頭髮時,川川還坐在三三的位置上,三三的書包還因此遭到波及,最後三三把川川狠狠的推下去,非常大力。」
 
這是婆婆告訴我的原話。
 
我對孩子吵鬧已經很能接納,因此婆婆的話沒帶給我太大的波瀾,但是動手打架,則有違家庭規範,因此需要關心的。
 
開車返家的路上,我問兩孩子,是否有動手推打對方?
兩孩子紛紛說有,但也紛紛表示現在事情都過去了,他們不在意了。
 
兩女孩彼此都不介意打架的事了,身為母親當然也可以不必太介意,但理解事情的過程,也是必要的,不過我沒打算問,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。
 
我:「我們家不能打架,婆婆說你們今天打架了,但你們又說事情都過去了,已經沒關係了,所以我就不再追問你們了,只是我還是想知道事情發生的經過,這樣吧,你們各自把事情發生的經過寫給我看,讓我知道你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。
 
三三:這是處罰嗎?
 
我:當然不是,這是述說你看到感受到的事件,這樣我就知道當時你是怎麼思考的。
 
於是,兩女孩回頭寫事件的經過。
 
兩女孩各自有自己的觀點,也各自抒發自己的情緒,而我也得到事件發生的經過,藉由兩姊妹的說詞,拼湊出一個完整。
 
小四與小二(老大與老二)的相處世界觀原來是怎麼運作的,我覺得甚是有趣。
 
/文:三三
我和川川一起去保母家,開開心心的看電視,但是洗澡的時候我說:「你要不要跟我一起洗?」川川說好,但是因為等太久不想了,所以我就說:「算了你不要跟我洗了。」但是後來他還是進來了。我就說:「你出去,我剛剛有叫你過來,你都沒有來所以現在你出去,而且臉盆只有一個,我需要用。」
 
我說完她就說:「你剛剛明明就沒有叫我。」我說「有」,川川就說:「你沒有說。」
 
然後川川就搶我正在用的臉盆,後來我就把它搶回來,她用手潑我水,我就用臉盆潑她水。然後她輕輕打我很多下,我就重重回打她很多下,然後我去吹頭髮的時候,她就故意坐我的位子,還用她濕答答的頭髮把我的書包弄濕。我很不開心,所以我就故意坐她腳上,可是川川還是不下來,還好後來婆婆幫我把書包移開。我趁她吹頭髮的時候,把我的位子搶回來了,這場戰鬥應該是我贏了。
 

/文:川川
我昨天跟我的姊姊吵架,因為她不讓我一起洗澡,因為我們本來要一起洗澡,但是我太慢了,所以她就不讓我一起洗澡,所以我們就吵起來了。結果,我們的保母就來了,她只罵我,不罵我的姊姊,我很難過,所以我就一直哭,然後要吹頭髮的時候,我坐在我姊姊的座位上,我一直被我姊姊趕下來,最後我就難過的去吃飯,然後看了電視心情就好多了。
 
兩個孩子,都各自有觀點,各自有委屈,也各自有方法面對困境時,生出辦法來尋求生存的機會,這是孩子們可愛的地方,我也第一次透過她們各自書寫事件的紀錄,觀看她們如何詮釋自己經歷的故事,真是美妙極了。
 
觀點,是人與人之所以爭執的主因,如若父母,能站在更宏觀的地方看待孩子們爭執的觀點,必能體會孩子在事件中所面臨的困境,也更能理解孩子為何會反射出當下的行徑,一切都有其脈絡與原因。
 
所謂宏觀是:從我的目光看出去,接納你原來的樣子,以我目光的方向,去體會你的感受。
 
理解她們所面對的困境以及體會她們的反應後,父母不是法官,無須做判決,更無須伸張自己的觀點(正義),父母要做的是重申「家庭規範」,讓孩子越舉的行為得以修正,孩子會自己找到適應規範的生存方式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從高壓的教育,走到和諧的教養。孩子每一次的情緒與爭執,都是上天給予的禮物
View all posts